1. 混合核心原理
雙運動協同作用:
滾筒公轉:帶動物料整體翻滾,實現宏觀分散(不同顏色粒子的大范圍分布)。
攪拌槳自轉:產生強剪切力,打破粒子團聚,實現微觀均勻(顏色界面的精細融合)。
顏色均勻性關鍵:
密度差異補償:通過調整轉速匹配不同顏色粒子的比重(如ABS與色母粒)。
靜電控制:添加抗靜電劑或調節濕度,防止輕質粒子因靜電吸附導致分層。
2. 工藝參數優化
參數影響維度典型設置(以PVC+色母為例)
公轉轉速 宏觀分布效率 15-20 rpm(避免離心分層)
自轉轉速 剪切強度 30-45 rpm(確保色母破碎)
混合時間 均勻度與能耗平衡 5-8分鐘(視配方復雜度)
裝載量 物料運動空間 60%-70%容積(留混合間隙)
3. 特殊案例處理
高對比色混合(如黑白粒子):
采用階梯式提速法:先低速(10rpm)預混1分鐘,再升至工作轉速。
添加分散助劑(如白油)減少界面張力。
透明基料+色母:
嚴格控制溫度(≤80℃)防止樹脂黃變影響顯色。
使用鏡面拋光型槳葉降低摩擦熱。
4. 質量驗證方法
取樣檢測:
用多點取樣器從混合腔不同位置取3-5個樣本。
通過色差儀(ΔE<1.5)或目視卡(ASTM D6290)評估。
生產驗證:
注塑試片后觀察流痕/色斑。
記錄每批次混合參數形成工藝數據庫。
5. 常見問題解決方案
問題:顏色條紋
對策:檢查槳葉磨損情況(間隙>3mm需更換)。
問題:色母聚集
對策:改用預混模式(先干混色母+載體樹脂30秒)。
通過精準控制機械運動與物料特性的匹配,雙運動?混合機可實現±2%的顏色批次穩定性,遠超普通攪拌機的±5%標準。實際應用中建議配合MES系統記錄每次混合曲線,持續優化工藝。
金合雙動微信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