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性能提升
分散均勻性突破
傳統痛點 :無鹵阻燃劑(如氫氧化鋁ATH、氫氧化鎂MDH)密度大、易團聚,常規混合易產生"魚眼"。
雙運動優勢 :公轉+自轉復合運動 :實現三維空間全域剪切力,強制剝離阻燃劑團聚體。
納米級分散 :可將阻燃劑顆粒分散至5μm以下(普通設備>20μm),比表面積提升3-5倍。
界面結合力強化
包覆效果 :在混合中同步實現聚合物基體(如PP/PE)對阻燃劑的表面包覆,減少界面缺陷。
數據對比 :混合方式缺口沖擊強度保持率拉伸強度損失
傳統高速混合 65% ≥25%
雙運動混合 ≥85% ≤12%
二、阻燃效率優化
阻燃劑用量減少
均勻分散使阻燃網絡更致密,同等阻燃等級(如UL94 V-0)下:ATH/MDH填充量可降低10-15%(從60%→50-55%)
磷氮系阻燃劑用量減少5-8%
阻燃性能提升
氧指數(LOI) :雙運動混合樣品比常規混合高3-5個百分點(如PP基體從24%→28%)
炭層質量 :熱重分析(TGA)顯示殘炭量增加15%,炭層更連續致密。
三、工藝與成本優化
加工流動性改善
消除團聚體后,熔體流動指數(MFI)提升20-30%,注塑/擠出效率提高。
案例:尼龍6+30%阻燃劑體系,雙運動混合后注塑周期縮短12%。
能耗與損耗雙降
混合時間縮短50%(傳統需60分鐘→雙運動30分鐘)
設備損耗降低:無高速剪切導致的溫升問題(物料溫度<50℃)
四、高附加值應用拓展
納米阻燃體系開發可實現納米氫氧化鋁(80-100nm)在基體中的穩定分散,滿足薄壁電子器件阻燃需求。
復配協同增效精準控制阻燃劑/協效劑(如硼酸鋅、硅酮)的比例與分散尺度,阻燃效率提升30%。
金合雙動微信公眾號